复旦大学公开课:物理化学(范康年)

复旦大学公开课:物理化学(范康年)

  • 课程编号:
  • 课程共 264 集  分辨率:高清  
  • 课程格式:MP4  大小:10.37 G
  • 最近更新:2023年03月31日

复旦大学慕课下载:物理化学

类型:公开课

主讲人:范康年(1943.1)男,浙江宁波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同年留校任教。1965年及1978年二度赴吉林大学师进修量子化学及分子光谱。1984-1986年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化学系进修,1991-1992年日本庆应大学访问研究员,1995-1996年国立新加坡大学访问教授。1996-2003年曾任复旦大学化学系系主任,现任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化学学位分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教授课程:
课程名称 起止时间 本人讲授学时 授课班级名称 总人数
结构化学 1980年-1990年 90/年 化学类大学本科三年级 1800
物理化学 1991年-2005年 60/年 化学类大学本科三年级 2700
谱学导论 1997年-2005年 60/年 化学类大学本科三年级 1200
承担项目:
金属团簇和纳米催化剂量子尺寸效应的理论化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73015) 2003-2005 20万 主持
若干大分子体系的理论化学研究 上海市科技委员会(市科委重点基金) 2002-2005 30万 主持
线性标度量子化学程序的发展,完善及大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20433020) 2005-2008 40万 负责
非晶态合金的结构,表面性质和催化性能研究(973项目子课题) 国家科技部 2002-2005 88万 负责
精细化工中的催化剂的研制和开发 上海焦化集团公司 2003-2007 165万 主持
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清单
论文名称 作者(*) 发表日期 发表刊物会议名称
Controlled Synthesis, Characteri- za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of Ni-P Nanospheres Kang-Nian Fan*,(通讯联系人) 2005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109 (11) (2005)24361-24368(SCI) IF=3.679
Solution route to single crystalline SnO platelets with tunable shapes Kang-Nian Fan*,(通讯联系人) 2005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4(2005)507-509 SCI, IF=4.08
Skeletal Ni Catalysts prepared from Ni -Al alloys rapidly quenched at differ- rent rates: Texture, structure and cata- lytic performance in chem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2-ethylanthraquinone Kang-Nian Fan*,(通讯联系人) 2006 Journal of Catalysis 237 (2006) 143-151 (SCI) IF=4.063
Synthesis of Novel Core-shell Structu- red WO3/TiO2 Spheroids and Its App- lication in the Catalytic Oxidation of Cyclopentene to Glutaraldehyde by Aqueous H2O Kang-Nian Fan*,(通讯联系人) 2005 Journal of Catalysis。 234(2) (2005), 438-450 SCI, IF=4.063
A unique microwave effect on the microstructural modification of Cu/ZnO/Al2O3 catalysts for steam reforming of methanol Kang-Nian Fan*,(通讯联系人) 2005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32(32) (2005) 4104-4106 SCI, IF=4.08
Density functional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of chlorine atom with small neutral and charged silver clusters Kang-Nian Fan*,(通讯联系人) 2005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122(2005) 144701-144708 (SCI) IF=3.11
Nanocrystalline LaCoO3 perovskite particles confined in SBA-15 silica as a new efficient catalyst for hydrocarbon oxidation Kang-Nian Fan*,(通讯联系人) 2004 Journal of Catalysis。 230 (2005), 249-253 SCI, IF=4.063
Liquid-phase chemoselective hydro- gennation of 2-ethylanthraquinone over chromium-modified nanosized amorphous Ni-B catalysts Kang-Nian Fan*,(通讯联系人) 2004 Journal of Catalysis。 229: (2005) 97-104 SCI, IF=4.063
Vanadium Oxide Supported on Mesoporous SBA-15 as Highly Selective Catalysts in the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Propane Kang-Nian Fan*,(通讯联系人) 2004 Journal of Catalysis 224 (2004) 417-428 (SCI) IF=4.063
Structural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Skeletal Ni catalyst prepared from the rapidly quenched Ni50Al50 alloy Kang-Nian Fan*,(通讯联系人) 2004 Journal of Catalysis 221 (2004) 612-618 (SCI) IF=4.063

学院介绍:复旦大学,简称“复旦”,位于直辖市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由教育部与上海市重点共建,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九校联盟、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亚洲校园、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 学校前身是1905年创办的复旦公学,是中国最早由民间创办的高等学校之一。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名单。

课程介绍: 物理化学是化学类(包括: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化学工程和材料化学)本科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在预修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和普通化学A课程后修读本课程。
基本内容:
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普遍规律的一门学科。内容的第一部分(物理化学I)讨论微观结构,主要包括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原子、分子和晶体结构、对称性和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微观结构的测定原理;将微观原理放在前面讲授,有利于引导学生以原子分子的观点深入领悟物理化学的原理。第二部分(物理化学II)讨论平衡体系的性质,从统计热力学入手,建立微观到宏观的桥梁,进一步过渡到热力学,包括热力学三大定律、溶液、化学平衡、相平衡;第三部分(物理化学III)讨论变化体系的性质,主要是动力学和电化学,还包括非平衡体系热力学的简单介绍以及界面现象和表面化学。整个课程从二年级(上)到三年级(上)共分三学期讲授每个学期讲授一个部分,每个部分讲授54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深对其它化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并初步具有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是化学系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从五十年代起化学系的著名教授都主讲过本课程。五十年代初本课程只包括“热力学”,“动力学”和“电化学”部分内容,由顾翼东,吴浩青,吴征铠主讲本课程。到1954年增设了“物质结构”由吴征铠主讲,“结晶化学”由周介湘主讲。课程开设之初没有完整教材和讲义,以学生记笔记为主。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由于人员调整和教学改革,分为三门课程,“物理化学”以朱京教授为主讲,“物质结构”由薛志元教授主讲,“结晶化学”由周介湘教授主讲,教材使用情况是“物理化学”是用南大傅献彩等编的《物理化学》,“物质结构”是用徐光宪编的《物质结构》,而“结晶化学”则以唐有祺的《结晶化学》为参考,因该书内容太丰富,基础课中无法讲完。三门课至1966年停开。
文革中间招收工农兵学员,只开设“物理化学”不包含“物质结构”和“结晶化学”,由朱京和邓景发主讲,教材主要采用邓景发教授编写的《物理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版)和傅献彩的《物理化学》。
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之后,继续按六十年代格局开设课程,但内容上有很大调整,特别是“物质结构”和“结晶化学”合并为“结构化学”。“物理化学”先后由朱京、邓景发、江逢霖主讲,“结构化学”由范康年主讲,教材以自编讲义为主,期间骆薇薇,张秀珠,冯安春,范嘉范等也参加过“物理化学”讲课。潘石麟,谢璎等也参加了“结构化学”讲课。
九十年代人员调整较大,一批年青人走上讲台,“物理化学”课由邓景发主持,担任讲课的有范康年,范嘉范,李宏珉,杨军,王怀明。“结构化学”由范康年主持,担任讲课的有潘石麟,谢璎,陆靖。
1994年学校进行课程改革,“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合并为“物理化学”分三个学期讲述,整个课程由邓景发和范康年主持,参加讲课的有潘石麟,范嘉范,李宏珉,陆靖,杨军,王怀明。教材是由邓景发和范康年合写的《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该书于1995年同时获国家教委和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和199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系里增设基础课“谱学导论”,本课程的分子结构测定方法原理及应用移入“谱学导论”。
在第一版实践经验基础上,由范康年主编完成了“物理化学”第二版的编写,已于2005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第二版教材是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习了国外先进教材的经验,根据国内外物理化学教学的发展趋势,结合复旦的教学体会,对教学体系作了多次变革。其中最重大的变动是将微观内容放到物理化学课程的最前面讲授,使得微观理论成为学习物理化学原理的基础,然后通过统计热力学的过渡,使得物理化学的教学内容从微观过渡到宏观,在此基础上再讨论平衡体系热力学和反应体系动力学等方面的性质,赋予教学内容以更深的内涵。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